2007年4月3日 星期二

歷史與人生感觸之二


「期末考題申論一百分,請申論你這學期所學中,印象最深刻的內容,同時並論述你在這學期中所看電影中,個人認為最重要的電影。」題目大致上是這樣,謝謝陳登武老師把我的考卷印下來,等了近一個月終於拿到印本,也許只能說好事多磨吧!

   最感興趣的居然是在學期初所上的課程!那不表示在後來所上的對我而言是較乏味的嗎?想了想這個問題,對老師而言可能不是那麼重要吧!
 這學期感覺上印象最深刻算是剛開始對歷史解釋權的部分,然而最有興趣卻是:第二講及第三講的部分。
 從電影中,我們可以窺見不同人物因為他們過去所處的不同時空背景,而對於單一歷史事件有所相異的面對方式及態度,彷彿新聞看軍方將領和新兵對採訪都異口同聲說「我們沒有老兵欺負新兵的問題」,然而坐在螢光幕前的我卻質疑這不過是一唱一搭的VCR罷了。
 從關照單一歷史事件,經由各方說辭我們能夠窺探其中的奧祕,更可發現每個人,甚至是不同民族、國家、都有獨自己的說辭;從他們的說辭,我們可以拼組出整個事情的全貌。像亞美尼亞大屠殺、南京大屠殺,士耳其與日本不面對和撒謊,卻無法隱瞞各方事的指證,只能再三說明這兩國不願對歷史負責的懦弱。
 反照在人生之中,人常常基於對自己有利的方式,而選擇對某些人事物的口應方式。在歷史和人生之中,藉由《A級控訴》這部電影我有此感觸。
  另一方面,從對歷史的接觸,不論是將自己所專長的領域教授給人,並出書著作如片中的Ani;或是Saroyan將史實呈現給世人;抑或是Raffi對歷史真源的探求:歷史或許不全然為我們的重心、賴以為生的職業,但可以是人生旅途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有了這部分,人生才得以完整。
 應該不是同情心的作祟,因為同情會使被同時的對象現周盛顯得可禇。亞美宣亞大屠殺的呈現使我關注這廿世紀上半葉的慘案,也才發現爾後的的希特勤、日本、共產政權,當然也少不了光復後二二八時的國民政府,他們都嗜血。但不表示這些殺人無數的政權,這該和羅馬尼亞的德古拉一樣,只當作歷史一的頁看待。
 《父女情》的結局、《我不是壞女孩》主角對群眾大喊:「你們害怕了!你們以為這樣就樣叫我閉嘴嗎?做不到.......」,這都表示人們對歷史的態度,這是忠於歷史,而非片面利益上,或是個人喜好而選擇史實,在人生路上,未嘗不是該如此,坦然想對所發生的一切呢?
 這門課看了許多影片,老人訴說自己和八人用鐵絲穿過掌心入海;仕紳名流受白色恐怖不願低頭被虐待的景象;最深刻依舊是《父女情》女兒交出父親暴行的報紙頭版頭條,和《A級控訴》Marton對Ani闖入所的一番話。
 在這中衝擊最大、影響力最大,就是不同影象的呈現,除上課聽老師講課,群許可以再多放些影片吧!這些影偶甚至給了我靈感放在自己自娛所寫的小說之中,寒假如寫完了,再傳給老師看吧!不知不覺便將所有的問題寫完,最後對於印象最深的兩部片,我想說:生命總有連舒伯特都無言以對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