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9日 星期五

從Hornet性識達人工作坊,端看HIV篩檢、性健康跟我們的日常

我曾經跟前同事說:「不論我是否在HIV相關領域工作,我覺得自己都永遠離開不了這些話題,即便不在篩檢工作一段時間,還是有朋友跟我揭露自己的HIV陽性狀態。」

雖然已經不在HIV相關領域,但還是覺得自己需要一直更新一些資訊,總還是會有朋友們來跟我討論性病或是HIV有關的事情,或多或少就變成了大家的樹洞,一方面會繼續維持自己在這類議題的專業性,一方面還是想要保持自己對這些事情的基本素養。

Hornet的Alex Garner過去是性工作者,現在則在Hornet推動「性識達人」這個社群的專案。他認為:「對於HIV感染者或是PrEP使用者,在社交軟體或是社交平台上面對於自我狀態的揭露,其實會讓一些有疑問的人、本身是HIV陽性的感染者、正在服用PrEP的人,能開始有一些對話跟交流;特別是HIV的感染者來說,他/她可能一直都沒有機會跟別人討論自己的生活狀態、心理狀態或是心情,能有人可以公開揭露的時候,他/她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而有人可以談談,這會進而形成一種支持網絡。」
因此「性識達人」這個想法,就是透過社群內的同儕,提供對於性健康有關資訊、諮詢,或是支持;而這樣的身份的達人,他需要不排斥且樂於分享性有關的資訊跟經驗,並且不去騷擾其他的用戶,讓自己成為社群中的支持力量。

我被前同事問道:你會排斥成為性識達人嗎?對我來說,我覺得還好,我畢竟從2014年開始,從事一些研究計畫,會需要從網路找尋參與研究計畫的匿名參加者,就開始會隨時衛教或是回答各種問題,當然也就會提供一些協助或轉介一些資源。這是日常,直到今天,我可能隨時跟朋友討論是否該要找他所在的縣市去找PrEP的資源,或是他所遭遇的性病問題。對於朋友們來說,我是這方面的「後頭厝」,有些無法跟別人說的事情,那就是找我談。

***

在討論「行動篩檢」執行細節的過程中,小瑋說:「最難的關鍵是找到真的想要篩檢的人,因為多數人在交友軟體上面的主要需求是交友、打炮,但同志族群相對來說,是有比較高的愛滋篩檢意識,因此看到行動篩檢的時候,比較會有自主意識來尋求篩檢。避免不去對方家,由於全程都是匿篩,並沒有強制就醫的要求,因此轉介與陪伴就醫,成為篩檢陽性後的重要課題。而開始篩檢開始,就是風險評估,確認當下是否有篩檢的必要,因為有時候在交友軟體上面的對話內容,受篩者的實際狀況是有出入的,因此見面的時候,才是所有衛教、諮詢;雖然他只想要知道結果,也可以是聊聊日常近況,適時給與回應,就夠了。篩檢有時候會遭遇一些恐病或是本身就有一些精神患疾(像是精神官能、躁鬱症、憂鬱症),可能需要處遇或是轉介就醫,因此能傾聽或是陪伴,這是需要的。」

伴侶篩檢這塊,就我自己的看法:不論是不是開放式關係,都應該先在篩檢前,先確認(性)伴侶是否準備好面對篩檢結果不同的狀況,如果真的準備好,那麼就不應該在發現相異結果的時候,在篩檢現場有任何爭執,而是該怎麼共同面對、解決問題;醫療的部分,其實是很簡單處理的,但是心理跟社會學的狀態下,反而是最重要的課題。

和前主管在討論性識達人這個身份,我覺得這是一件我一直就在做的事情:社群裡頭大家對於性健康的資訊太少,而能討論這個話題的人也太少,無從形成對於性健康方面的支持,但是明明男同志社群裡頭,性這件事情所佔成的比重其實可能遠多過女同志或是異性戀,我們確實需要有朋友們像是領航員或是小幫手,可以提供一些資訊、意見,讓大家在採取各種健康促進行為(像是考慮戴套、打HPV疫苗、要不要吃PrEP、能去哪裡匿篩、如果有在使用娛樂性藥物該怎麼減害等等)的時候,有多一點的頭緒。又或者,像我的友人,可以在深夜時間,跟我討論要不要去掛急診看看自己可能是淋病或梅毒的症頭。

因此啊!我覺得這場工作坊最後的情境設計很無聊,因為我們用hornet應該就確定是男同志了,不會有女性,但也許會有跨性別(男跨女)這樣的人存在,而在場的性識達人,應該要思考的問題是:如果有人要跟你約炮,你身為性識達人,該怎麼在自我跟達人之間分清楚自己什麼時候該怎麼下判斷跟選擇;你如果在深夜睡前被其他網友尋求協助的時候,你怎麼快狠準搞定他然後睡覺;「你如何不出現移情作用」,我覺得對於很多助人者來說,這個課題都遠過你擁有什麼專業、知道把求救者轉介到正確的方向來的更重要。所以談很多匿篩轉介就醫的各種情境問題顯得不太切中今天的主題,而且本來的情境設計是交友軟體達人之類的題目,我就是想知道怎麼好好約炮才要待到最後一場的啊(無誤)!

希望大家還是開心打炮跟交友、死會,有問題可以問一下性識達人、新滋識,不知道要去哪邊匿篩的時候,就找行動篩檢。人人不分性傾向,都有美好的性生活。

#HIV #性健康 #hornet #性識達人 #行動篩檢 #新滋識 #男同志


2020年6月18日 星期四

因為疫情而被炮友當作情緒垃圾桶

紐西蘭給台灣的啟示/錯放染疫者讓 24 天零確診破功,紐國總理罕見動怒下新令

  前幾天我把外交部對於外籍人士在台灣的簽證時效再次拉長的消息,轉給我一位美國友人,他對於自己還不能飛離開台灣這件事情覺得十分沮喪,他覺得亞洲人的旅行泡泡不切實際,目前的各種境管作法都反應過度,COVID-19只是一個死亡率不到1%的流感而已(目前在官網上顯示的全球死亡率是5%,但季節性流感的死亡率是0.02%,所以COVID-19是一般流感的200~250倍);他還覺得台灣人給陳時中太多權力,陳時中以為自己是總統(我也覺得阿中被過度造神,他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完美,有些鐵腕作法可以再討論)。

  反正,這位仁兄跟我murmur完,就不想再看我的訊息了。

  亞洲就是人口密集,我們的老人也多,而每個國家的醫療系統都沒有辦法面對像義大利或是西班牙、紐約那樣過載的狀態。我不知道作為一個對數字應該是敏感的商人如他,或是一個常態旅行者來說,他覺得台灣是個無趣的島國,何以不快點買到機票飛離這鬼島,又當初何以在台北蛋黃區租間房子下來?

  做人不是你對我發完自己不夠全面的而精準的想法,你不讀不回,拍拍屁股就好了。我不是你的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