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一個研究者沒有熱忱沒有去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心態的時候,
: 只想著怎麼發點數高的文章出去,那他應該已經徹底地的玩完了。
「只要你們能發出一篇《Nature》、《Science》,你們要多少錢,我都可以給你們。」「今天在這邊需要大家來集思廣益,如何將研究推向可以登上一個字的、兩個字的(期刊)。」
最近這種話聽多了,免不了反感了起來。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不好嗎? 我們得要像北部不少院校與研究單位看起投點數高的期刊才能證明我們很優秀嗎? 別人多少研究成果並非無中生有呢?
很多能上《Nature》、《Science》的文章,在那之前都累積好多的的結果才能有一篇代表作放在上頭,這意味著研究是不斷累積才可能有一個大的成果,但為論成果大或小,這都該是實實在在的內容,不是造假的、讓人信服的,而我們研究人類致病菌的實驗室最期望是自己的研究結果對於將來臨床有所幫助。
這一年的seminar 常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別人用的技術我們都有,別人用的設備我們也都有,甚至更好,但為什麼我們有這些一樣的立足卻還是發不了最好的文章? 我不知道這些已經投身研究已經超過二十年、三十年的老師們作何感想,而對於經費與研究精神及態度之間又作了什麼樣的權衡與思量。
不問能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只是問我們怎樣做研究、選什麼題材才能上好的期刊,這種本末倒置的思維究竟會將整個學院帶向何方,又將會造就什麼樣新一代的研究人員與風氣,我實在不知如何期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