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4日 星期六

2017台灣愛滋病學會演講心得:在台灣感染梅毒的治療,選吃藥好不好呢?

在看這篇之前,要先說的是,醫師在門診都有自己的考量,請不要拿這篇在門診吵著說要吃藥治療梅毒,門診醫師才是老大啊!門診醫師才是老大啊!門診醫師才是老大啊! (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不爽不要打針,乖乖當梅花鹿哦(超大誤)!

梅毒一直都是台灣重要的性病之一,在網路輸入「梅毒 治療 心得」這類關鍵字組合,都會有很多的心得文,在BBS也有數篇心得文。前些陣子看到有人談到他接受口服抗生素治療梅毒的經驗,剛好這次愛滋病學會也有論文發表討論了口服抗生素治療梅毒的問題。

Comparison of serological responses to single-dose azithromycin(2 g) versus benzathine penicillin G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syphilis inHIV-infected patients in an area of low prevalence of macrolide-resistant Treponema pallidum infection 

這篇研究的精彩之處在於,作者挑戰過去認為azithromycin並不適合用於男男性行為HIV感染者,但是台灣受限於健保因素,不是每家醫院都能擁有benzathine penicillin G(BPG)的針劑抗生素給與梅毒病患治療,因此需要選擇其他替代方案。

目前各英國、美國與歐盟都建議初期梅毒治療都是一劑BPGazithromycindoxycycline(服藥時間會長達二至四週)是BPG替代方案。過去研究顯示梅毒螺旋體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macrolides(如azithromycin)抗藥性問題,其中以都柏林的88%最高(Curr Opin Infect Dis. 2008. 21(1):83-91),而男男性行為HIV感染者也較常會發現有抗藥性梅毒螺旋體,因此,過往(在西方國家所呈現)的研究結果並不支持男男性行為HIV感染者使用azithromycin接受梅毒抗生素治療。

白話文:過去西方國家的研究告訴我們男同志的HIV感染者不適合用azithromycin治療梅毒,但台灣這篇卻提出完全不同於過去的結果。揪竟素怎麼肥樹咧? 讓偶們看下企。

相較於BPG注射針劑來說,azithromycin有幾個優點,它可以口服,能同時治療淋病或披衣菌的感染,且就醫療成本來看,相較BPG來得便宜(這是健保署要考量的事情)。另外先前也有研究發現梅毒螺旋體會在23S rRNA出現抗藥基因位點(A2058GA2058G),產生對macrolides抗生素的抗藥性。

在台灣,以過去的經來來說,梅毒對macrolide的抗藥性問題並不嚴重亦不常見,反倒是中國出現的梅毒抗藥性問題比較嚴重(這有可能是因為中國的抗生素服藥順從性不佳,還有抗生素濫用的問題,以致於抗藥性問題嚴重)。作者以亞東醫院、台大醫院、台大新竹分院等多中心研究,以男男性行為HIV感染者用BPGazithromycin接受梅毒治療比較,BPG在門診接受注射治療,azithromycin也在門診都治(DOT,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的方式服藥,再由個管師追蹤服藥後副作用。

研究結果來看,只有0.4%的抗藥性,這些病人的流行病學接觸史都有中國的TOCC(旅遊史Travelel history、職業別Occupation、接觸史Contact history 及群聚Cluster)的經驗。和BPG比較,azithromycin的治療效果並沒有統計上的差異,在為期一年的治療後觀察期間,兩種方法都只有六成的成功率,主要的原因,有可能是觀察時間較先前研究的六個月拉長為一年,某些病人的梅毒檢驗結果,之所以沒有呈現治療成功的血清反應,是因為他們再次感染梅毒所造成的結果(請大家打炮做愛要注意安全性行為啊! 不然梅花會一直開哦XD)

這三段是在說研究過程、設計跟結果:重點是在於打針(BPG)跟吃藥(azithromycin)的治療效果是沒有差的,而一年內會梅毒治療無效,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病人自己又再感染了梅毒。

因此綜合以上的狀況,如果他的接觸史跟TOCC沒有中國接觸經驗的話,那麼azithromycin可以是替代BPG的一個治療選項。 

最後這一段要談的是:因為在中國,梅毒對azithromycin的抗藥性已知是高的,因此如果你過去接觸對象其實是中國人或是曾經有中國接觸經驗的話,很可能吃藥治療梅毒是不會有用的,因此並不適合用吃藥治療梅毒

分享這篇研究,是希望大家可以知道最新的資訊,就是治療梅毒不論打針或吃藥都有效,但是門診醫師決定何種治療,這是醫師的考量,請就醫的時候尊重醫師的判斷。  

#梅毒 #吃藥治療 #azithromycin

2017台灣愛滋病學會心得:The historical and future evolution of cART

身為一個匿篩工作者,免不了要去參加年度大拜拜之類的活動(誤),坐下來聽聽演講,就隨意寫點筆記/心得,放上來給大家參考看看。

The historical and future evolution of cART

即早服用高效能抗反轉錄病毒療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也就是所謂的雞尾酒療法;另一說法是 combinati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 cART),有助於病人減少血液中的病毒量,以減少伺機性感染的風險,如果血液中的病毒量越高,則相對遭遇到伺機性感染的可能性就會越高。

白話來說:即早發現與即早接受治療,可以讓HIV感染者減少伺機性感染的風險,因為服藥控制病毒量,會讓抵抗力變好。

雞尾酒療法的起源是由ZDV/ddI/NVP等藥物,兩兩組合或是三種全用,比較治療效果,結果呈三種藥物同時一起使用,對HIV有最好的抑制效果,超過三種的藥物組合治療感染者則沒有更好的療效,因此最好的藥物組合便是三種不同藥物組合在一起;而三合一(甚至是加上輔助藥物的四合一組合),一天一次、一次一顆的STR(Single tablet regimen)組合,則在研究上顯示有比較好的服藥順從性(patient adherence)。由以上的各種研究結果可知,關於HIV的治療都是由不同的臨床試驗跟研究,證明感染者使用即早接受雞尾酒療法,而且能選擇越簡單的服藥方式,都有助於感染者能在診斷後,好好服藥,維持既有的生活品質。醫學研究,尤其是與治療有關的研究,都是構築在實證醫學的成果上。同理也可以印證在暴露前/後預防性投藥上。

這段要說什麼:感染者如何服藥,或是一般人服用預防性投藥,都是實證醫學證明的結果,不但禁得起考驗,還是有憑有據的事情,請不要道聽塗說覺得HIV還是不治之症,現在感染者服藥是簡單方便。而且也因為HIV長期的研究模式,後續帶動B/C肝的治療的發展。

藥物部分,持續被拿出來強調的部分,除了三合一或四合上的藥物有比較好的治療效果不斷在被拿出來談之外,再來還是嵌入酶抑制劑(integrase inhibitor, II)強調有很好的抗病毒療效,同時副作用也比較少;而有的NRTI(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核苷類轉錄酶抑製劑)副作用比較多,甚至是可能會有些嚴重的副作用,但作為治療第一線使用的「骨架(backbone)」 藥物,如何致力提升藥物安全性(也就是副作用越少,這就是藥商該努力的事情了)是個重要的因素,當然臨床醫師在開藥的時候,要小心注意(事實上,他們跟個管師也一直都很謹慎,也會提醒病人)

藥物副作用:呃,我其實不是很在意啦首先被討論的是ABC有些副作用,像是心血管相關的風險、脂肪位移等等;再來是TDF對於腎功能的影響,所以改為TAF,除了有比較好的穩定性外,安全性也增加,不但腎功能損害的風險變低了,同時骨密度下降的問題也改善了(這段至少談了快510分鐘,顯示tenofoviir依然是藥商心中的好商品,只需要提高它的藥物安全性,依然是市場主打星,一個海鮮女王Jolin重新出發還是大賣的概念)

這兩段要說的是:感染者服藥或是民眾吃預防性投藥都會有些副作用,但是隨著藥物的發展越來越進步,副作用的影響一直在減少,安全性與方便性亦在提高,醫師與個管師會幫大家把關,我們不需要擔心藥物副作用,而不接受治療或不選擇預防性投藥。

噹噹! 再來是大家最想知道的無套問題了。其實感染者如果病毒量測不到的狀態下,不會傳染給別人的,甚至在沒有使用PEPPrEP的狀態下,都沒有讓人感染的風險。但這不表示我們在鼓勵無套啦! 你還是要考量梅毒、淋病、披衣菌、人類乳突病毒(像是菜花、子宮頸癌)這些問題,我們也很多感染者病友病毒量測不到,但三不五時還是會需要打小梅()的針劑治療。

簡單來說:感染者服藥後病毒量測不到是不會有傳染性的,但還是要注意安全性行為哦! 

幫大家吃完翻譯年糕後,其實這跟我之前寫的衛教文,並沒有什麼內容的差別= ="

#HIV #AIDS #愛滋病 #雞尾酒療法 #安全性行為 #感染者 #預防性投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