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8日 星期四
[轉文]前CNN國際特派員:給讀者「需要知道」,而非「想知道」的消息
作者:楊瑪利、孫珮瑜/採訪整理 4,15,2005 天下雜誌/第321期
======================================
「媒體應該報導讀者『應該知道』的消息,而不是讀者『想知道』的消息,」曾擔任CNN國際事務特派員近二十年的美國知名電視記者瑞夫.貝格雷特(Ralph Begleiter),三月底應美國在台協會之邀,來台跟國內新聞界舉行多場座談時,一再強調這個觀點。
「早期記者不用擔心媒體能否獲利,但現在新聞媒體被要求必須賺大錢」瑞夫.貝格雷特感嘆。
======================================
瑞夫五年前離開CNN第一線的新聞工作,成為美國德拉瓦大學駐校新聞科系教師,常常受邀到各國為記者講課。瑞夫指出,全球媒體愈來愈商業化,不關心公共議題,卻瘋狂追逐名人、八卦、災難、犯罪等新聞,對新聞價值產生極大挑戰,也造成大眾對世界的無知。
「九一一恐怖份子攻擊世貿大樓當天,美國人竟然問,『他們為什麼恨我們?』」採訪過前中國領導人江澤民、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法國總統席哈克等人的瑞夫,認為美國人的無知,媒體要負很大的責任。
採訪過九十三個國家,從記者到教師,瑞夫宏觀地分析全球媒體的發展趨勢,以及新聞機構的因應之道。
■現況:做觀眾想看的就對了
問:現在全球媒體有什麼樣的發展趨勢?
答:美國媒體把注意力從原先的公領域,轉移到名人、社會新聞、災難。歐洲和亞洲似乎跟著這樣的趨勢。
一九八○年代以前,美國媒體沒有被要求獲利。電視台有一條最高守則:記者不用擔心獲利,我們會從別的事業賺錢。媒體當然要賺錢,否則不能經營,但是電視台是從旗下別的事業賺錢,如肥皂劇、娛樂、電影、運動。而新聞部份只有很少的獲利。所以新聞記者不需擔心,觀眾是不是仔細看每個報導,因此能給讀者他們「必須知道」的新聞。
到了一九九○年代初期,整個趨勢有了很大的轉變。新聞媒體被要求必須要賺錢,而且是賺「大」錢。所以記者開始尋找能夠吸引最多觀眾、最多讀者、最多聽眾的新聞。
收視率本來是專屬於電視台的特色,但是後來也成為出版社重視的指標。如果你上《紐約時報》或是《華盛頓郵報》的網頁,你會發現「二十個最受歡迎的報導」的列表,他們能從網路發現哪一則新聞是最受歡迎的。
漸漸地,新聞內容不是由編輯、記者決定,而是由讀者、觀眾決定。所以媒體開始追逐名人,還有受審罪犯社會新聞,因為那是讀者最想知道的。
或許有人會說,那又如何,這些也是新聞報導,但是,這使得讀者只獲得他們「想知道」的消息,而不知道他們「需要知道」的消息。最近媒體報導了許多南亞地震海嘯的受難者故事,但是讀者能不能知道印尼的社會背景?他們的宗教、政治理念?他們支持恐怖主義嗎?我認為觀眾、讀者是不知道的。
■迷思:新聞怎麼做能賺更多錢?
問:媒體只顧賺錢,這樣的趨勢是如何發生的?有理想的新聞機構該如何因應?
答:這個轉變的一個很大因素是,泰德透納創辦CNN新聞網。這是全新聞頻道,當時每個人都笑他,認為不可能成功,我是其中之一。 一九八○年他們邀我去,我拒絕了。我不相信有足夠的經費經營二十四小時新聞頻道,而且我也不認為會有足夠的新聞,供他們二十四小時播報。
一年後我被說服了,相信CNN能夠經營下去,並且會是個令人興奮的工作機會。
CNN有一個關鍵:一開始的時候,沒有人相信它會賺錢,因為新聞從來不賺錢。一九八○年末期,CNN開始賺錢,而且賺了非常多錢。
這讓其他電視台發現,哦,不需要運動、不需要電影、不需要娛樂節目,只要新聞就能夠賺錢!然後他們開始要求自己的新聞節目也要賺錢,不只要做出讀者想看的、還要賺錢的新聞。
另一個轉折點是科技。一九九○年代科技起飛,我們能夠比較清楚地知道,每一天、每一秒,誰看了哪一個電視台,哪一個節目,每個節目看多久。然後電視台做分析,為什麼這半個鐘頭收視飆升,是什麼原因能夠使得觀眾想看,然後在下次播放新聞的時候,就多播放些同類的東西,所以新聞的同質性愈來愈高。
最後,一些新聞就被排擠掉了。哪些新聞會被排擠?十萬人在蘇丹遭到屠殺,波士尼亞的暴政,這些都是大家「需要」知道的新聞。
人們「想」知道的新聞又有哪些?哪些商界名流離婚了,股市大亨的醜聞,珍妮佛羅培茲的現任男朋友是誰,哪張音樂專輯最受歡迎,哪部電影最賣座,所以這些零星的小消息逐漸佔據了新聞空間和版面。老實說,這些新聞完全不能讓讀者或是觀眾更了解這個世界。
所以當恐怖份子九一一攻擊美國,許多美國人不解地問,「他們為什麼恨我們?」
■導正:為讀者負起責任來
問:身為媒體,我們該如何阻擋這樣的惡質新聞趨勢繼續下去?
答:所有的記者都有責任報導讀者或觀眾「需要知道」的新聞。例如,如果你在一家流行雜誌工作,報導服飾、化妝品和髮型,但是你可以加入阿富汗女性,他們也化妝嗎?他們為什麼穿這樣的服飾?
記者如果老是報導一些表面的東西,不告訴讀者世界其他的信仰、其他世界的生活習慣,讀者或是觀眾是不了解這個世界的。這點在製作童書或是兒童節目特別重要。
從小開始,教導孩子如何獲得有觀點、有深度、有價值的資訊。要求他們知道一些事實,一些新聞,要求他們分析,找出這些事實的意義,這就是觀點。黎巴嫩的總理遭到暗殺,這代表什麼意義?這會影響中東的和平嗎?
這並不代表所有的版面都塞滿了嚴肅無聊的新聞。記者應該要學習如何把嚴肅的議題變有趣。像我之前做了個印度愛滋病的報導,這是則讓所有的美國人都會睡著的新聞,他們根本不在乎印度。
所以我做了關於印度卡車司機的報導,開車每隔幾百英哩,他們停下來和娼妓從事性交易,每天的例行公事,但是這成了一個全國愛滋病的傳播網絡。卡車司機和大部份的讀者都是一般人,這可能蠻有趣,比正經八百地舉出統計數字要來得吸引人。
問:記者是不是愈來愈不被信任?該如何改變這個形象?
答:在美國三個最被鄙視的職業,是律師、記者和政治人物。
你們一定發現電視新聞有愈來愈多的「現場」新聞,一大堆的SNG。CNN是現場新聞的先鋒,一九九一年我們做的調查發現,只要螢幕上一打上「Live」,收視率立刻上升,所以老闆給我們一份備忘錄:盡可能播「現場新聞」,而不要播事先錄製、整理好的新聞。
幾年後一家大廣告客戶,要求只要一有「即時新聞(Breaking News)」進來,就播放他的廣告。所以老闆又給我們一份備忘錄:盡可能報「即時新聞」,然後別忘了播放廣告。
但是所謂的「現場新聞」和「即時新聞」,是沒有太多意義的新聞,卻把有深度、有觀點的新聞給排擠掉了。
我總是告訴製作人,我不喜歡做「現場新聞」,因為我不能編排有意義的訪問進去。如何做有意義、有深度、讀者想看的新聞,這需要時間,也需要管理高層的勇氣。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